同栏目信息Column’s Other Info

  • 不忘教诲 感恩母校

  • 2022-04-23

刘德才

为了支援苏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,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,19588月江苏师范专科学校由无锡北迁徐州,改变了徐州没有高校的历史。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高中毕业进入这所高校读书的。清楚地记得,那是1958年的秋季,当我背起行囊,缓缓走向这所学校报到的时候,陌生的环境,让我不免有些拘谨。但当我步入校门,意外受到学校领导、老师和学长们亲切热情地欢迎和接待,紧张的心绪顷刻间便慢慢放松了下来,完全自然地融入到了这所学校集体中。

入学后,随即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。在那个“突出政治”的年代,学生除学习专业文化课程外,诸如“大炼钢铁”、“红与专”辩论、建校劳动、夏收夏种、开挖石狗湖(云龙湖前身)义务劳动等等“政治性”内容活动的安排不算少,占用了相当的时间,且都列入了“必修课”。专业教学往往要让路于这些“政治性”活动的安排,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时被打乱。这些“政治性”内容的活动,可以说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,从一定意义上说,似乎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。对这样的安排,学生都是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,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,既学到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

识,又获得了很好的政治历练。

19589月入学做学生,到19608月毕业留校工作,再到19886月因工作调动离开学校,前后经历了整整30年。30年来,自己无时不在接受母校优良校风的熏陶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老师们的殷切教诲。在母校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30年,是我收获的30年,是我逐步成熟的30年。母校的培养哺育,老师们的言传身教,同事们的榜样作用,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明白了很多事理,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不断丰富、充实和提高。可以这样说,是在母校度过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桃李年华、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、五十知天命的重要时光;是在母校使我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、懂得了做人的真谛;是在母校丰富了我的知识、智慧,学到了为社会服务的本领;也是在母校让我完成了由一名学生向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。30年来,我与母校朝夕相处,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愫。时值江苏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,我浮想联翩,感慨万千,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自己在母校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。“饮水思源”,我深知没有母校的培养哺育,没有老师们的教诲,没有同事们的支持帮助,我将一无所成。作为一名校友,对母校的培养哺育和老师们的殷殷教诲,我将永远铭记在心。不忘教诲,感恩母校。

本文只想说说母校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和让我感

受最深、受益终生的一件事情。以此讲好母校故事,寻找最美回忆,以激励知校、爱校、荣校的热情。

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,莫过于班主任、我的入党介绍人陆毓华老师。陆老师系江南鱼米之乡无锡人,当时,还 是一位大学毕业不久、风华正茂的年人。自己甘愿来到徐

州这块贫穷落后的地方工作。她在做好专业文化辅导课的同时,还兼任一个100多名学生的大班班主任。她以学生班级为家,终日与学生打成一片,全身心投入到了学生工作上去,既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引路人。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好导师,还是学生生活的指导员,她对待学生关心备至,亲切热情,真诚和善。思想工作 “因材施教”,做得精心、细心、耐心,“和风细雨,润物无声”。不仅对政治上要求上进的学生,积极 鼓励和帮助;对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,更是特别地关心和爱护,及时进行针对性地谈心,做到多看长处少看不足,多鼓励少指责,耐心开导、启迪、和引领,正是陆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,使学生获得了不断进取的动力。她所带领的我们这个“数二甲”班,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。学生政治积极上进,不少优秀学生先后加入了党组织,学生学习刻苦努力,多人成为“三好学生”,班风好,学风正,师生关系融洽,团结友爱,遵纪守法,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,

 “数二甲”班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先进班集体。陆毓华老师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、优越的育人环境。在学生心 目中,不愧是一位深受尊敬、信赖和爱戴的好老师。

让我感受最深、终生受益的一件事情,就是自己入党时组织员的一次谈话。1960318日,数学系学生党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。在党委审批前,时任化学系党总支书记的陈士穆同志,作为党委组织员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与我进行了一次深情地谈话教育,让我终生难忘。记得他在询问了我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之后,这位昔日拼杀在疆场、出生入死的“老革命”郑重地给我指出,“做一名共产党员,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,都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,不断加强党性锻炼,永远听党的话,一生跟党走,矢志不渝地为党工作一辈子。党组织的这些要求决不是什么大话,空话,套话,而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照办的党的规矩。入党不是做生意,只要一个愿买,一个愿卖就可成交。入党是一场思想革命,是一种心灵的净化,入党是要为党作无私奉献的,必要时甚至献出生命。德才同志,这可不是儿戏。你要认真慎重考虑,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要求?你如果做不到,现在可以把“入党志愿书”收回去,不要做共产党员”。 

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对自己如此严肃、凝重地告诫。这既是党组织对新党员的殷切关爱,又是给新党员指明

的使名担当,字字句句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,严肃中渗透着希冀,凝重中凸显出关爱,是一堂生动、具体、实实在在的党性教育课。听后深深感到非常震撼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真是刻骨铭心,一辈子都忘不掉。我把它工整地写在了本子上,牢牢地记在了心底,切实落到了行动上,成为激励我一生努力为党工作的“座右铭”。陈书记这番深入人心的教诲,虽然已过去了62个年头,但至今仍记忆犹新,一刻也没有忘记,让我受益终生。

几十年来,母校和老师们的亲切教诲言犹在耳,时时萦绕在我的脑际,鼓舞、激励、鞭策着我,促使我不忘初心,踔厉奋发,砥砺前行。我总想: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?不就是对党的忠诚之心,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之心,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吗?入党究竟是为了什么?不就是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、为人民的生活幸福兢兢业业奉献一辈子吗?在我人生道路上,母校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,犹如大海航行的灯塔,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,让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为党工作着。大学毕业后,我曾先后在徐州师范学院、徐州师范专科学校、徐州医学院三所高校工作过。仅在母校工作就长达26年。由于工作需要,可以说调动频繁,“哪里需要哪里去”。其间搞过行政、教务和政工,当过教师,做过共青团和党的工作,但无论调到哪个岗位从未向党组织讲过任何条件,提

过任何要求,坚决服从组织安排,尽职尽责,力争做出优异成绩。几十年职业生涯中,不管是做一般干部,还是走上领导岗位,始终坚守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,时刻告诫自己:一名共产党员,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,不折不扣地遵循党组织的教诲,无论走到哪里,就要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,堂堂正正地做人,踏踏实实地工作,清清白白地生活, 做到清正廉洁,勤政为民,将名权利置之度外,处事先考虑别人,所做的一切,应该对得起党员这个光荣称号。特别走上领导岗位后,更注意谦虚谨慎,不摆“架子”,主动为分管部门的工作出主意,提建议,承担责任,以减轻部门领导的压力,调动部门领导放手工作的积极性。工作不分“份内份外”,只要是对学校建设和发展有利的事情,当仁不让地主动去做;对于不良现象敢于坚持原则,严格管理,不怕得罪人;对于师生反映的意见,属于自己分管的,处理上总是给予明确答复;不属于自己分管的,也总是耐心听完,认真记录、并将意见及时转达给有关领导尽快处理,让反映意见的师生“抱着希望”而来、“高兴满意”而归。同群众打成一片,交知心朋友。与师生相处以诚相见,一视同仁,为人正直、光明磊落,敢讲真话,以“诚心”换“真心”,获得师生的尊重和信任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赢得了群众的口碑,被所在单位党委多次评为优秀共产

党员受到表彰。我可以自豪地对母校和老师们说,学生没有

辜负你们的期望,几十年来,一刻也没有忘记母校和老师们的亲切教诲,所作所为对得起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光荣称号、无愧于党,无愧于人民!

19594月,在我学习期间学校已更名为徐州师范学院,离开母校后陆续得知,学校相继于19964月又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、20122月再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。更改校名充分彰显和有力见证了母校高质量、高水平发展变化的骄人业绩,令人瞩目,让校友们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励。在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,衷心祝愿母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,赓续跃马扬鞭,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!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!

 

作者简介

刘德才,副教授, 1960届校友。 19589月入数理专业专科学习,19608月毕业于数学系,留校工作。曾先后任徐州师范学院(江苏师范大学前身)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,体育系、化学系党总支书记,院党委宣传部部长。19886月,调任徐州师范专科学校(后整建制地并入徐州师范学院)党委书记。19898月,调任徐州医学院(徐州医科大学前身)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。19999月退休。工作单位徐州医科大学。联系电话:13182316600 电子邮箱:liudc38@sina.com因本人年高耳闭,电话听不清。如需联系,请用短信或电子邮箱。) 家庭住址: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万达华府 7-2-2904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扫一扫分享本页